四川铜币具有很高的革命文物价值,价格一路上涨。 原创: 张经理 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由于川省银铜矿缺乏,加之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致使中央政府《币制条例》关于铜币之原料比例、铜币面额的规定没有严格遵守,四川铜币发行量十分巨大,致使物价虚高、影响经济发展。 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由于川省银铜矿缺乏,加之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致使中央政府《币制条例》关于铜币之原料比例、铜币面额的规定没有严格遵守,四川铜币发行量十分巨大,致使物价虚高、影响经济发展。四川铜币,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开铸,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法币开始流通才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清末四川铜币的三种铜币正面正中为“光绪元宝”4字,上眉为“四川局官造”,下为币值字样,脊面均为龙纹。光绪三十年改仿湖北式样,上眉改为“四川省造”。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清政府通令各省,所铸铜币名称一律改“大清铜币”左右留纪铭“户部”二字。并在币面正中加铸阴或阳文的省别简称。次年,四川铜元局在铜币面上加铸阳文“川”字。光绪三十二年九月,清政府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各省铜元局所铸铜币币面纪铭一直沿用“户部”字样,唯四川铜元局于宣统元年(1909年)所铸铜币的纪铭改为“度支部”字样。 四川铜币军政府是由四川铜元钱币演变过来的,最早铜元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川督岑春煊始议铸造铜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建立四川铜元局,其规模不大,仅就原购铸小制钱的废机修整使用.厂房是机器局的压铜厂和旧的铜钱厂,铸料是机器局的枪弹废壳边渣和宝川局余铜,圯炼净尽。按铜96%、铅0.1%及其他的比例配铸“当五”、“当十”铜元。所铸铜元悉用紫铜,量较好。以致四川铜元成为全国铜元特点之一。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产物。1911年12月发生“成都叛乱”,以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的四川军政府取代了建设仅12天的大汉四川军政府。新的四川军政府建设之初即面临着需用日繁、度支日绌的财政困窘时势。军政府迅速接受了四川成都造币厂,决议铸造“四川铜币”以应急。民国元年(1912年)4月,四川成都造币厂奉四川军政府之命,开模铸造“军政府造四川铜币”(也称“汉”字铜元)。 四川铜币带有辛亥革命那一时期鲜明的时代印记,见证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 四川军政府发行的货币,目的在于筹措军饷,维持政府开支,同时也是满足保路运动的需要,所以“汉”字铜币具有军用货币和民用货币的属性。中国是最后一个结束银本位币制的国家,军政府“汉”字大铜币,在历史和军事上都有详细记载,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最终会称为稀有文物的收藏品。 四川铜币,币面正中“四川铜币”4字,中央为海棠花图案,上眉有“军政府造”字样,下部为币值,反面中央有个圈,圈内有篆阳文“汉”字,大圈外环18个小圈,象征自力的18行省,上部为“****元年”字样,共当十、二十、五十、壹百文等。铜币材质有红、黄铜之分。铸造年月有“****元年”、“****二年”和“****三年”之别。珠圈内铸刻"四川铜币"四字,其中央纹有芙蓉花纹,代表四川省,珠圈外上环镌刻"军政府造"四字,下环刻"当制钱壹百文"字样,左右饰以四瓣花。铜币反面中央圆圈内为一篆书"汉"字,圈内"汉"字周围有数十条横刻纹,圈外围绕一圈竖刻稳,条理明确,镌刻工艺高明。竖刻纹外围绕有18个小圆圈,代表其时的十八个省。 因为铸造铜币有厚利可图,除四川成都造币厂开铸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外,当时割据四川、甘肃各地的大小军阀也大量仿铸篆书“汉”字四川铜币,搜刮民脂民膏以充军政费用。有的地方没有造币厂,也无力购买机器造币设备,因陋就简采用晚清时期即已淘汰的传统翻砂铸造法铸造,于是粗制滥造品充斥市场。这种土法铸造的四川铜币现今还较为常见,钱币学界一般称之为“沙版铜元”。 四川军政府发行的货币,目的在于筹措军饷,维持政府开支,同时也是满足保路运动的需要,所以“汉”字铜币具有军用货币和民用货币的属性。后期川中各路军阀铸造众多铜币,流通周期也相对较长,再加上换模修版等原故,导致版别极其复杂。中国是最后一个结束银本位币制的国家,军政府“汉”字大铜币,在历史和军事上都有详细记载,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最终会称为稀有文物的收藏品。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成都便民网看到的,谢谢!